广州绿色建筑激励政策落地,最高200万补贴+6%容积率奖励驱动产业升级
广州绿色建筑迈向"全能冠军"时代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成效显著,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随着第35个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23日至29日)拉开帷幕,"节能增效,焕'新'引领"的主题在珠江两岸得到生动诠释。"十四五"期间,广州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在建筑节能领域持续突破创新,从单体项目引领向全域绿色升级转变,多项创新成果领跑全国。
矗立在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的中建四局科创大厦,以超过170米的高度刷新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新纪录。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这座总面积10.4万平方米的科技地标集成了32项前沿节能技术,创造了建筑节能领域的多项全国第一。
"我们以'建筑科技典范、绿色建造标杆'为定位,融合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最大化。"中建四局总工程师黄晨光介绍,"被动式设计让建筑本身成为节能载体,主动式技术则通过智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能耗。"
经测算,该建筑每年可节约用电约400万度,减少碳排放2090吨,减碳率高达58.9%。项目已获得LEED金级预认证、绿建三星预评价及金级碳中和建筑认证,成为国内超高层绿色建筑的典范之作。
科创大厦的突破象征着广州绿色建筑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4年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跃升至72%,较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在区域层面,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项目获得华南首个绿色生态城区设计和运管三星级双标识,成为绿色城区建设的样板。全市已累计获得4项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标识,绿色建筑发展呈现规模化、区域化特征。
广州采取"双轨并行"策略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新建建筑高标准引领
政府投资公共建筑率先执行超低能耗标准,全市新增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总面积近80万平方米。广州地铁设计研发大楼等15个项目获得权威设计标识,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既有建筑创新改造
全市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71万平方米。在天河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中,团队创新采用多项低碳技术,打造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范例。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则实现零碳运行,为场馆类建筑探索出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广州模式"。
广州在政策创新方面同样走在前列:
绿色建材强制使用
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投资工程绿色建材强制使用制度,要求2025年2月起新立项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20%。同步建立绿色建材产品信息发布平台,为市场提供权威参考。
"光伏+建筑"深度融合
花都区打造"绿能谷"产业平台,从化区建成国内首个集合"风光储充一体"的零碳国际赛场。两区年度新增光伏并网容量占全省试点总量的21.8%,为建筑光伏一体化提供示范。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通过《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推广方案》等政策,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实现现场循环利用。目前全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达69个,年设计产能突破6400万吨,绿色产业链日趋完善。
从单体项目突破到全域绿色升级,广州正以科技创新和政策突破为双引擎,推动建筑节能向纵深发展。随着十五运会筹备工作推进,广州还将完成14个场馆的节能绿色化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高星级绿色场馆群。
建筑领域的绿色变革,不仅重塑着城市的天际线,更在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有效路径。当绿色基因融入城市建设的血脉,这座千年商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广州方案"。